服務熱線
025-58013520 張老師:15251853016
德教思政技術研究中心提供資源支持
信息名稱: |
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的通知 |
||||
信息索引: |
360A10-04-2019-0014-1 |
生成日期: |
2019-06-05 |
發文機構: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
發文字號: |
教師函〔2019〕4號 |
信息類別: |
教育綜合管理 |
||
內容概述: |
教育部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 |
教育部關于印發《全國職業院校教師
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的通知
教師函〔2019〕4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各計劃單列市教育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國家開放大學,有關單位: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按照《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決策部署,我部決定啟動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工作。現將《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教育部
2019年5月13日
全國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精神,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決策部署,打造一批高水平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示范引領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職業院校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標任務
總體目標:2019—2021年,服務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和“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簡稱1+X證書)制度試點需要,突出示范引領、建優扶強、協同創新、促進改革,按照“擇優遴選、培育建設一批,優中選優、考核認定一批”的總體思路,面向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應用型本科高校,聚焦戰略性重點產業領域和民生緊缺領域專業,分年度、分批次、分專業遴選建設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示范引領各地各校因地制宜做好省級、校級團隊整體規劃和建設布局,按計劃、分步驟建成一批覆蓋骨干專業(群)、引領教育教學模式改革創新、推進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的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具體建設目標:經過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設,打造360個滿足職業教育教學和培訓實際需要的高水平、結構化的國家級團隊,通過高水平學校領銜、高層次團隊示范,教師按照國家職業標準和教學標準開展教學、培訓和評價的能力全面提升,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的模式全面實施,輻射帶動全國職業院校加強高素質“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為全面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強有力的師資支撐。
二、基本原則
(一)國家示范,分級創建。教育部支持建設國家級團隊,探索建設模式,集聚優質資源,發揮輻射帶動作用,示范引領地方政府、職業院校建設省級、校級教師教學創新團隊,以點帶面推動職業教育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專兼結合。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動學校與行業企業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資源,形成命運共同體,支持企業深度參與教師能力建設和資源配置,建立學校優秀教師與產業導師相結合的“雙師”結構團隊。
(三)擇優培育,嚴把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崗位(群)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加強頂層設計,布局團隊建設。規范遴選流程,競爭擇優,嚴把入口關。注重過程培育,實行動態管理,強化考核驗收,保證團隊高水平建設和項目高質量實施。
三、立項條件
根據中等職業學校、高等職業學校和應用型本科高校不同的學校條件和專業基礎,堅持共性與個性相統一、全面和特色相結合,分類遴選、立項建設國家級團隊,省級和校級團隊建設可參照執行。國家級團隊立項條件如下:
(一)團隊師德師風高尚。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四個相統一”,推動全員全過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團隊教師注重堅守專業精神、職業精神和工匠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立教,廣受師生好評。團隊負責人及教師無違反師德師風情況。
(二)團隊結構科學合理。團隊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合理,涵蓋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核心課、實習指導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骨干成員一般15至20人且相對穩定。團隊中“雙師型”教師占比超過一半,中職、高職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或相關高級以上職業資格證教師分別占30%、40%以上;骨干成員有五年以上相關工作經驗的行業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兼職任教,其中,中職不少于2名、高職和應用型本科高校不少于3名。
(三)團隊負責人能力突出。團隊負責人應是具有相關專業背景和豐富企業實踐經歷(經驗)的專業帶頭人;具有改革創新意識、較高學術成就、較強組織協調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則上應具有高級職稱,年齡一般不超過55周歲;熟悉相關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和職業標準,具有課程開發經驗。牽頭建有省級以上“雙師型”名師工作室、教師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平臺、技能大師工作室等優先。
(四)教學改革基礎良好。學校重視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及時將最新研發成果融入教學,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承擔國家職業教育專業教學資源庫和國家在線開放課程(含資源共享課程、精品視頻公開課程等)開發,并廣泛應用于教學實踐。教學改革項目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或建有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的同等條件下優先。
(五)專業特色優勢明顯。校企合作基礎良好,積極承擔集團化辦學、現代學徒制試點、訂單培養等工作,承接過國家或地方、企業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或研究課題。學生畢業生對口就業率高,師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獎。中央財政支持建設的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國家(省)級特色專業、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入選專業或承擔國家級教師培訓任務的國家重點建設專業優先。具備一定的中外合作基礎,推動人才培養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成效顯著。
(六)保障措施完善健全。學校高度重視,列為一把手工程,由學校主要負責人牽頭成立團隊建設工作專班,加強組織管理,充分保證團隊建設所需經費并納入年度預算。具有長期穩定的合作企業和產教融合實訓基地,實習實訓設施設備先進,能夠滿足專業實際需要。建有教師發展中心(機構),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健全。具有學分制改革的工作基礎。
四、建設任務
(一)加強團隊教師能力建設。制訂國內一流、對標國際的團隊建設方案,建立健全團隊管理制度,落實團隊工作責任制。整合校內外優質人才資源,選聘企業高級技術人員擔任產業導師,組建校企合作、專兼結合的“雙師型”團隊,不斷優化團隊人員配備結構。組織團隊教師全員開展專業教學法、課程開發技術、信息技術應用培訓以及專業教學標準、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專項培訓,提升教師模塊化教學設計實施能力、課程標準開發能力、教學評價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支持團隊教師定期到企業實踐,學習專業領域先進技術,促進關鍵技能改進與創新,提升教師實習實訓指導能力和技術技能積累創新能力。
(二)建立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按照專業領域,由若干所立項院校建立協作共同體,完善校企、校際協同工作機制,促進團隊建設的整體水平不斷提升,推進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增強立項院校之間的人員交流、研究合作、資源共享,在團隊建設、人才培養、教學改革、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培訓考核等方面協同創新。推動院校與企業形成命運共同體,共建高水平教師發展中心或實習實訓基地,在人員互聘、教師培訓、技術創新、資源開發等方面開展全面深度合作、促進“雙元”育人,切實提高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三)構建對接職業標準的課程體系。服務“1”與“X”的有機銜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按照職業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訂完善課程標準,基于職業工作過程重構課程體系,及時將新技術、新工藝、新規范納入課程標準和教學內容,將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等有關內容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促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與學歷證書相互融通。研究制訂專業能力模塊化課程設置方案,積極引入行業企業優質課程,建設智能化教學支持環境下的課程資源,每個專業按照若干核心模塊單元開發專業教學資源。組織團隊教師集體備課、協同教研,規范教案編寫,嚴格教學秩序,做好課程總體設計和教學組織實施,推動課堂教學革命。
(四)創新團隊協作的模塊化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學結合的育人模式,構建“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進“三全育人”,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技術技能培養融合統一。開展國家級團隊教學改革課題研究,創新模塊化教學模式,打破學科教學的傳統模式,探索“行動導向”教學、項目式教學、情景式教學、工作過程導向教學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師形成特色教學風格。明確團隊教師職責分工,每位教師要全面參與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課程標準開發、教學流程重構、課程結構再造、學習管理與評價等專業建設全過程,教師分工協作進行模塊化教學,不斷提升教學質量效果。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虛擬現實等新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有效開展教學過程監測、學情分析、學業水平診斷和學習資源供給,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
(五)形成高質量、有特色的經驗成果。與世界職業教育發達國家開展交流合作,學習先進經驗并不斷進行優化改進團隊建設方案。總結、凝練團隊建設成果并進行轉化,推廣應用于全國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實踐,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職業教育教學模式。落實“走出去”戰略,加強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國際合作,不斷提升我國職業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
五、進度安排
(一)總體安排。2019—2021年,每年分批次分專業進行遴選立項、培育建設、驗收認定、成果推廣,建成360個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每個團隊建設周期一般為3年。年度工作通知由教師工作司另行印發。
(二)實施流程
國家級團隊建設的實施流程如下:
1.遴選立項。學校自愿申報,填寫《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申報書》,向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或全國行業職業院校教學(教育)指導委員會(簡稱行指委、教指委)提交申報材料。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行指委(或教指委)根據教育部要求組織遴選、推薦,統一報送教育部。教育部組織專家評審,公布立項院校名單。
2.培育建設。各立項院校根據建設目標任務,細化團隊建設方案。按專業領域加入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合作完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教學改革、課程建設等任務;按年度提交項目績效評價報告和診斷改進報告。
3.驗收認定。團隊建設任務完成后,教育部統一組織成果驗收,驗收通過后正式認定為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
4.成果推廣。總結國家級團隊以及各地各校團隊建設的創新做法和優秀經驗,凝練可復制、可應用的典型成果,在本校及協作共同體所在區域乃至全國職業院校范圍內進行推廣。
六、保障措施
(一)明確職責分工。堅持國家示范支持,地方為主實施,學校自主建設,由教育部、地方和項目學校按照職責分工分級管理、分級建設。教育部做好總體規劃,教師工作司負責項目統籌協調和國家級團隊建設組織實施工作,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負責教學改革、人才培養方案制(修)訂及課程開發工作的指導工作;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省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方案”;各職業院校要結合本校實際,制訂團隊建設的具體實施方案,納入學校整體發展規劃,明確團隊建設的總體目標、師資配備規劃,落實團隊建設、管理、激勵和獎懲的制度舉措等。
(二)加強政策支持。教育部設立國家級職業院校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研究課題和項目,支持開展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實施國家“工匠之師”創新團隊境外培訓計劃,成建制、分批次選派團隊負責人和教師出國培訓和進修。立項院校團隊建設情況作為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等國家重大項目評價因素。團隊教師參加國家教學名師、教學成果獎等評選,同等條件下優先推薦。立項院校要為團隊建設創設必要條件,將教師參加團隊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和職稱晉升的重要依據。
(三)完善工作機制。教育部組建專家工作組,由團隊優秀教師、企業高級技術人員、全國重點建設職教師資培養培訓基地專家共同組成,加強團隊建設工作的咨詢指導、業務培訓、績效評價和監督檢查。采取“結對子”方式,由相關基地聯系對接團隊建設協作共同體,完善工作機制,系統開展培訓,加強資源共享,協同研究創新,推動共同體發揮作用、取得實效。
(四)加強經費保障。教育部列支專項經費,支持國家級團隊立項院校開展課題研究、研討培訓、資源開發、績效評估等工作。各地各校要根據本地本校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的實際需要,加大經費投入力度,支持實施省級、校級團隊建設。
(五)強化督查評估。加強項目信息化管理,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建立覆蓋項目過程管理、數據采集、資源共享、績效評價等環節的項目管理系統。采取專家評估、第三方評估等方式開展績效評價,形成診斷改進報告和績效評估報告。加強項目督查指導,實行動態調整機制,強化成果產出導向,對未按進度完成建設任務、達不到績效考核要求的,取消項目承擔資格。